不会被革职,甚至于被诉讼也是危言耸听,虽是重大信息,内幕消息,但是事件未造成实质性的股民损失,所以集体索赔诉讼因果很难界定。
但是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于格力电器关于信披上违规的处罚是必要的。
事件是这样的,1月16日下午,格力开股东大会,董明珠在会议上公布了“格力2018年营收2000亿,税收利润预计超过260亿。”很明显这属于重大信息,并且是内幕信息,因为当时格力还没有公布相关财务数据。继而在晚间,格力可能也感觉到了自己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有问题,于是就出了业绩预告。
违规的关键在于没有通过公告公开的方式,从法律上面看是违规,从现实中也是违规。股东大会毕竟不是所有股东都参加的,而在会议上对一部分股东预先公开信息,对于其他大小股东是不公平的。所以在信披方面,证监会有必要对于这种行为保持高压。也有很多媒体对照了当年杭萧钢构在会议上公布大工程的违规过往。
这不是一件小事,任何证券市场是否正规成熟,不在于股票涨跌,而在于信息传递路径是否通畅。学过一点金融经济知识的都知道有效市场理论。发达的资本市场很多能达到半强势有效市场的水平,而中国A股,在很多经济学家眼中如今尚未到达弱势有效,如果信息在一个市场是无效的,就会多出很多操控,很多信息怀疑,和很多凭空猜测。可以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资本市场监管的方向都在信披。在这个层面上,董明珠不但需要被处罚,还需要道歉。
当然了,此为就事论事,做错了就要认罚,不过就罚款来说,由于不是虚假陈述,属于信披违规,大概顶格不会超过30万的罚款。关键是个信息监管的态度。董明珠对于格力依然是强劲有力的领导者,但领导者依然要尊重规则。
谢谢您的问题。董明珠涉嫌违规与能否连任是两回事。
董明珠违规的内容。在格力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说2018年格力电器可以取得营业收入2000亿元,税后净利润可以达260亿元以上。 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在指定媒体上公告之前,发布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露未公开重大信息,当然也包括股东大会这种场合。
董明珠违规的后果。第一,违反上市公司相关规定,董明珠将面临处罚。第二,如果格力电器营业利润、收入与实际差别较大,就会涉嫌误导,股东或者公众可以要求索赔。第三,如果言论继续发酵,将给格力电器投资者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第四,董明珠在这个位置却不遵守相关规定,说明有不称职的表现,也许与她心直口快的因素,但会受到各方对其能力与称职的质疑。
董明珠地位无忧。格力电器董事会需要稳定的战略、政策、管理者。目前董明珠已经定下了格力电器的产业布局,包括主业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四大板块,还需要董明珠一以贯之,有始有终,所以不是外力,内部是很难就违规这事,调整她的位置的。董明珠与格力有两件急事,第一是尽快平息各方对其不当言论的焦虑 第二,是应对2019年战略布局,尤其是空调主业的过度依赖问题,格力空调市场占比40%,很难有大幅增长,而空调挣的钱,要投入到其他板块。格力的业务、收入、利润,股东质疑等,是董明珠必须要给出结果、看到成绩的。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董明珠在换届选举时期放出了格力2018年税后利润260亿的言论,遭到了深交所的问询,这并不影响她继续连任,也不会导致她被革职,只能说为了连任,董明珠提前把2018年格力电器优异的经营业绩说了出来,只是没有在媒体公告前,披露业绩后透露,这样就犯了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违法了股票上市规则中的规定,才被深交所关注。
而董明珠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在对中小股东的提问中把2018年格力电器的营收和税后净利润说出来对于她个人而言认为是并无不妥,但是很容易在公布时期影响到格力股价,才有了这场涉嫌违规被问询的事情。其实无论是董明珠还是上市企业股东,都需要遵守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提前透露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都存在被处罚的可能,而换届选举时期股市已经休市,到底算不算违规,自有监管定夺。
今天开盘后格力电器走势也较好,打消了很多投资者担心此事件对股价的影响,其实格力电器在去年出现了较大的调整行情,股市在去年底走出政策底后市场逐渐转暖,格力电器业绩突出,会受到更多机构和资金的亲睐,董明珠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被革职,有这想法是多虑了。
感谢点赞和评论,可关注了解更多财经观点